
記者 / 王中民 報導
《Google新聞伙伴》,去看看
《Google新聞》官方網站〡→百萬瀏覽歡迎發佈訊息
宜蘭縣養殖漁業重大發展區域的壯圍養殖區,因為養殖漁業生產區之海水水源取得不易,影響該區養殖漁業發展,因此宜蘭縣「海洋及漁業發展所」執行壯圍養殖區海水供應管線擴充工程,但經查核發現,海洋所執行該工程卻未參據專業顧問建議方案,逕自決定取水工法,導致水力傳導係數與以往試驗數據發生重大差距,完工後出水量未及預期目標之2成,影響壯圍養殖漁業發展甚鉅。
審計部宜蘭縣審計室表示,海洋所考量壯圍養殖漁業生產區海水水源取得不易,且原大塭及常興養殖區海水供水系統使用逾26年,每日供水量約8,500CMD,不敷養殖戶使用且供水品質不佳,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核定補助工程經費8,658萬餘元,108年12月19日完成設置寬口井1座與擴充養殖區海水供應管線2,000公尺。
然審計室109年11月查核發現,海洋所辦理本工程時未參據專業顧問建議採輻射井取水工法,改以出水量僅約2成之寬口井取水工法,又對於技術服務廠商建議採用之水力傳導係數,與以往試驗數據存有重大差距,亦未檢視修正,致完工後出水量僅1,500CMD,未及原設計出水量8,853CMD之2成。宜蘭縣政府亦未督促海洋所確實依核定之規劃方案,評估檢討設計出水量之可行性及取水工法之妥適性,致計畫預期效益未能達成,審計室遂於110年6月函請縣政府檢討改善。
經追查改善工程,增加通水量,縣政府已就養殖漁業建設補助自評機制、計畫提報及修正、規劃設計審查作業等研謀改善機制,並於去年底完成增設補助水源工程,每日最大供水量已達20,000CMD,滿足養殖戶每日最大需水量18,000CMD。至今年4月份前之評估,縣府之改善計畫,已經能穩定提供養殖所需水源,確保壯圍養殖區生產機能可以正常運作。(照片提供 / 審計部)








